山东佳一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专注生产工程耐磨材料及塑料配件批发定制的生产厂家

热线电话

13053495571

企业动态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

来源: 时间:2025-07-09 14:55:54 浏览次数: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水产养殖模式,通过生物、物理及化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高密度养殖方式1。以下是关于其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情况:

 

  • 技术研究进展
    • 氮磷耦合研究:渔业工程研究所绿色低碳养殖工程与装备集成技术创新团队以工厂化循环水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 RAS 中微生物介导氮磷耦合假说,并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及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对该假说进行验证。该研究为 RAS 系统优化提供新思路,为工厂化低碳、高效、可持续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 养殖石斑鱼技术研究:南海水产研究所开展的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构建了节能高效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优化了养殖排放水处理工艺流程,开发了智能化辅助生产与信息管理系统,创新研发了工厂化石斑鱼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建立了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技术体系,实现单位水体养殖石斑鱼 30kg/m³ 以上,养殖水循环利用率 90% 以上,节约能耗 30%,单位养殖产出提高 20% 以上。

       

    • 养殖装备研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立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高质量发展需求,重点研究鱼、虾类主养品种高密度寡营养条件下的生长生理及环境适应性等科学问题,攻克水质自适应控制、生物量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发智能投饲、无损收获等装备,建立符合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工业化养殖系统模式并开展应用示范。

       

  • 产业化发展现状
    • 发展历程: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初期从国外引进养殖系统,后经历技术研究与配套集成,于 2013 年前后初具规模,主要集中在北方沿海。近年来,养殖密度、水质和效果明显提高,养殖品种也更加多样,对虾、海参等品种的循环水养殖先后获得成功。

       

    • 区域发展典型:天津市滨海新区自 2023 年 8 月列入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以来,形成了一套可循环利用、简约高效、健康环保、竞争力强的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率和资源化利用率之和达到 80% 以上,推动了渔业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实现了高质稳产高产。

       

    • 经济效益显著: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在广东、新疆等地建立了多个示范基地,每套水处理系统服务 300 立方米养殖水体,年产可达 100 千克 / 立方米以上,可年产 30 吨优质商品鱼,产值达 180 万元,毛利润达 40 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 面临的问题: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养殖微生态环境控制、养殖管理与投喂技术、水质自动检测与数字化管理、病害防控、节能降耗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从设施装备上来看,在水处理精度、效率、运转使用率及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方面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此外,企业管理者受传统养殖理念束缚,部分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技术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 发展趋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绿色、生态、循环、高效,代表着未来水产养殖业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渔业现代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碳中和进程的加速,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